2021年10月14日13:00,mg4355电子娱乐官网70周年校庆·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的第57场在mg4355vip检测中心350教室举办。本场讲座由mg4355电子娱乐官网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mg4355vip检测中心承办。主讲嘉宾是上海mg4355vip检测中心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名誉会长韩锺恩教授,他与mg4355vip检测中心姜蕾教授就“音响诗学——音乐作品的诗意与诗性”这一话题展开了对话。本场讲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讲座标题的解释,第二部分是针对“从诗意表达的默认到诗性结构的确证”、“从诗性结构到音响结构的诗意存在”和“从音响结构的诗意存在到之所以是的声音存在”的讨论。来自我校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学科的师生与mg4355vip检测中心师生共同参与了本场讲座。
在讲座的开始,韩教授先对音响诗学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在他看来,音响诗学是他受音响诗人、音乐诗学、音诗以及文学中的诗学等概念启发而创设的一个概念。韩教授从音响艺术出发,以贝多芬对自己的称呼“音响艺术家”或“音响诗人”为切入点,结合“音乐诗学”等概念,对音响诗学进行了解释。他认为,音响诗学是通过音响结构形态及相关者——音响叙事与声音修辞,去研究艺术声音之有动能与自生力场。而音响诗学的策略则是通过“临响”(此概念由韩教授提出,灵感来源于医学中的临床),逐一列出感官事实,给出相应感性叙辞,再依托感官事实,编织出与音响结构形态密切相关的临响谱系;并以乐谱为底本,通过深度阅读来进行相关古典钩沉与今典考掘的分析讨论研究与写作的方式。在这里,韩教授特地说明,音响诗学的分析并非用来取代音乐分析或音乐学分析,而是区别于传统的形式分析,而是将重心转向作品构成的内在驱动力,在音响诗学的研究当中,韩教授将感性的聆听与理性的分析进行了巧妙的结合。
随后,韩教授对音响诗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他认为音响诗指的是音响结构自身的一种文学与戏剧的存在,或者可以说是某一特定音响结构及其形式语言的诗意存在。韩教授以瓦格纳对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的评价为切入点,辅以瓦格纳在《歌剧与戏剧》中艺术观念的论述,提出了音响诗就是一种并非仅仅从诗的意图出发去塑造乃至推进文学情节与戏剧动作的音响结构的观点。
基于音响诗学与音响诗的观念,韩教授抛出了讲座所要探讨的问题——诗意与诗性。韩教授认为,诗意是指作品中所包含的弦外之音,而诗性则是作品构成的某种方式,即弦音。基于诗意与诗性的概念,韩教授以瓦格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中的特里斯坦动机与其衔接的主导动机渴望与欲望为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形理论认为,一片树叶的形状往往就是整棵树的形状,因此,韩教授提出了一个猜想,即特里斯坦和弦所衔接与分岔的两个主导动机可以被看作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整个作品的一个结构雏形或者说是一颗动力种子。
在解释了讲座所要探讨的问题之后,韩教授开始了对三个问题的讨论。首先是“从诗意表达的默认到诗性结构的确证”。韩教授认为,音乐是人通过声音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诗意表达没有明确的否证,但已被绝大多数人默认是一个不言而明的事实。因此,韩教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音乐通过声音进行诗意表达的结构依据是什么?又在哪里?他通过贝尔有关“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认为音乐应该是通过寻找并构建,将本身没有意义的音响材料组成具有意义的音乐所需要的组织形式和逻辑结构的“诗性活动”。而这种形式就是他所提出的“结构诗性”,即诗意地面对并关注特定对象所构成的某种有艺术属性并具有审美特性的音响结构方式。韩教授通过《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的前两个主导动机进行了解释。在诗意表达上,于润洋先生认为,这两个主导动机表现了黯淡、郁闷和焦虑不安,而杨燕迪与毕祎则认为这两个主导动机极端地表达了不断渴望,不断欲求的中心意念。而在诗性结构上,韩教授认为,我们可以关注这么一些要素:第一,单一的线条通过特里斯坦和弦分岔,呈现出上下行的走向;第二,特里斯坦和弦的特定意义,无论是哪种和弦属性的定位,在和声进行上都是全剧中最重要的主导动机的和声处理;第三,和弦分岔后的上下行半音级进进一步增强了音响结构的声音张力;第四,声音长短组合与像一个的节拍节奏关系以及和声进行中的声音特性;第五;管弦乐音色配置上的特殊考虑。在韩教授看来,诗意表达可能会进入到一种非音响的想象甚至是无关联想,因此他认为,以诗性结构的呈现更为合适。主导动机的三次模进和三次紧缩重所引入第三个主导动机的这一过程依托了更多的上行半音,来造成更紧张的感觉,长时间的不稳定状态并形成亟待解决的态势的音响张力通过阻碍终止减功能增色彩的处理,并引入随后的动机的这一音响效果是一种诗性的结构。
随后,韩教授对“结构诗性到音响结构的诗意存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韩教授认为,在音乐的音响中间所赖以构成的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音响结构的诗意存在。韩教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即音乐形式应当以一定的逻辑和规范来进行组织才能形成。因此,音响结构的诗意存在必须依托音乐的结构诗性才能得以呈现。在厘清了音响结构的诗意存在的理论构建之后,韩教授继续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的前两个主导动机为例进行阐释。在这一和弦的音响结构当中,韩教授关注了以下内容:第一,特里斯坦和弦多重增音程的张力和极端的不稳定感;第二,高声部的半音级进的极欲骚动之感;第三,中低声部的半音下行级进的无奈叹息之感;第四;由连续三次的极不稳定的增六和弦连接到不稳定的属七和弦(亦可被看作一个增六和弦的变体)的音色叙事感。从和声结构出发,到各个声部单向线条的情感,再到和弦连接的不稳定与造成的音色叙事,韩教授认为,这就是这两个动机所带来的诗意存在的音响结构。
基于音响结构的诗意存在,韩教授又提出了新的概念,之所以是的声音存在。对于这个类哲学问题,韩教授认为,这是由音响实体深度引发而来的音乐本体问题,即音乐之所以是的那个声音存在。韩教授认为,音响结构的形式自身,还有一种之所以是的形式语言。因此,韩教授认为在无数个声音结构当中,始终不变的之所以是的那个声音结构必将终极呈现。因此,韩教授再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中的前两个主导动机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首先,特里斯坦和弦作为一个变和弦,无论以哪一种和弦属性定位,其音响效果都会非常普通,而和弦一旦产生变异,那种置于多向半音驱动语境中间类似阻碍进程持续被突进的结构性直觉以及由此引发者,都洋溢着扩张性推力的涌动与弥漫于肿胀性搅力的蠕动。其次,特里斯坦和弦无论作为哪一种和弦属性定位,如果回到原位和弦,其音程距离都相对较为狭窄而缺乏张力,但在歌剧前奏曲当中的排列方式,包含了多重增音程的关系所带来的极度张力,以及在音程距离拓展之后能提供更为富裕的声部线条的活动空间。再者,从和声意义上,特里斯坦和弦中的重属音b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持续的属准备。因此,韩教授认为,和声的功能性扩张、色彩性铺张这种充满诗意的戏剧表现力与极具诗性的戏剧结构力是确立瓦格纳成全与圆满整体艺术作品的观念,并合式(合乎形式)彰显其音乐戏剧自称音响的重要依据——即一种之所以是的声音存在。基于上述三个问题的讨论,韩教授回到了他讲座的标题,音响诗学:音乐作品音响结构的诗意与诗性。他认为这一研究应当面对充满诗意的音乐,去无尽探寻自以为是的声音呈现;面对诗性十足的音乐,去不息追询之所以是的声音存在。在讲座的最后环节,韩锺恩教授与mg4355vip检测中心师生进一步围绕“音乐作品音响结构的诗意与诗性”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全场师生受益颇多。
本场讲座从诗意和诗性的论述开始,探讨了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中特里斯坦和弦的诗意表达的默认、诗性结构的确证、音响结构的诗意存在,最终回到了之所以是的声音存在的过程,论述了一个简单的和弦和其承载的两个主导动机作为音响诗的存在,呈现了瓦格纳的音乐诗学。
撰稿人:杜牧天、曲厚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