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mg4355电子娱乐官网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mg4355vip检测中心承办的mg4355电子娱乐官网第123场百场校级学术讲座《艺术歌曲的瑰宝——从舒伯特到贝尔格》于2023年12月8日在mg4355vip检测中心353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mg4355vip检测中心副院长、作曲理论学部主任、国际计算机音乐协会(ICMA)理事金平教授主讲,mg4355vip检测中心声乐系主任曹金教授主持。mg4355vip检测中心相关领导及师生参加此次讲座。
本场讲座中,主讲人金平教授以 “诗词”为主线,将艺术歌曲发展的结构性与文学性和德奥艺术歌曲代表作曲家的音乐性这两大视角进行了串联与结合,全面的对艺术歌曲这一的重要艺术体裁进行了深度剖析,并以此为基,探讨艺术歌曲作品的艺术性及在音乐史上的重要角色。
19世纪欧洲艺术歌曲缘起的语境与特点
艺术歌曲有别于流行歌曲、民歌以及歌剧,拥有很高的音乐抒情性,其简洁而又不失表现力。金平教授提到,艺术歌曲这一体裁范式在19世纪的欧洲开始出现并风靡流行,从简单抒情到风格各异,从隐秘环境到大众视野,与当时钢琴在欧洲家庭中开始普及这一客观条件息息相关,并促使了更多家庭音乐会的出现。钢琴这一乐器对于歌者演唱时的伴奏功能开始凸显,成为了在歌曲中浪漫表达的重要部分,并常常以四种形式发挥作用。
(1)提供和声以及旋律支持
(2)有效填充了歌曲诗词的间歇
(3)通过独立于人声的和声、节奏甚至旋律材料升华歌词主题以及乐曲情感
(4)使得作品产生“音画”概念
“曲体形式”服从于“诗意结构”
19世纪艺术歌曲三种最常见的基本曲体形式即分节歌(strophic)、变化分节歌 (modified strophic)和通谱歌(through-composed form)。分节歌常常为诗词的每个段落都谱写相同的音乐;变化分节歌则在分节歌基础上有所改变,可通过音乐的改变来加大诗词表现张力;通谱歌的音乐则更是密切地跟随诗词本身不断变化思想和情绪,且常出现角色扮演。此外,更有围绕一位诗人创作的一组诗歌形成的“声乐套曲”形式。金平教授认为这些特有的曲体形式恰恰反映了19世纪艺术歌曲(Lied)的繁荣景象,其本体音乐与诗歌及其诗意结构息息相关。
“乐之音”结合于“诗之韵”
19世纪欧洲社会及作曲家对诗歌的高度关注,得益于优秀诗人在欧洲的井喷式出现,最有代表性的是人包括席勒、康德、海涅等。这也从一定层面上确立了德奥艺术歌曲的领先地位。而“韵文”(verse)即为此时期的一种重要写作范式,金平教授巧妙的将其与中国的“词曲”做类比,阐述了德奥诗人诗词中的“分节”(stanza)与诗行(verse)以及中国词曲中的“阙”。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会根据诗文的韵律谱写旋律,达到所谓“音韵结合”的艺术效果,以此力求演唱过程中对诗词本体叙事性的完整表达。金平教授指出,德奥艺术歌曲的成功以及其在声乐领域的重要艺术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曲家写作时的“音韵结合”,而这一手法也成为后世声乐作品的重要创作思路。
“从舒伯特到贝尔格”
金平教授之后引入经典艺术歌曲,对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及其风格特点进行解析:
(1)舒伯特角色设计与色彩符号——以《美丽的磨坊女》为例
金平教授认为,普罗大众对于舒伯特的认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诚然,舒伯特作曲习惯常将抒情性置于戏剧性之前,但其乐曲戏剧性表达方式常以音响角色化来体现。如《美丽的磨坊女》中,舒伯特巧妙的设计了年轻的磨坊工、磨坊主的女儿以及猎人三个个性鲜明的角色,并以一个拟人化的“小溪”贯穿全套曲连接故事剧情发展,利用音乐推动诗文中绿色、白色、蓝色的特性色彩符号语言阐述。
(2)舒曼音乐动机设计案例分析
舒曼创作音乐动机设计手法由来已久,从其作品《阿贝格变奏曲》中即可窥探一二,金平教授也以其最为著名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为基,对其中克拉拉(Clara)动机的形成进行了音乐本体语言的还原。
(3)贝尔格早期艺术歌曲之互文——以《夜莺》为例
贝尔格早在青年时期就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这在他的早期《七首艺术歌曲》(为钢琴和声乐而作)中即有深刻体现,金平教授通过对乐谱以及诗词语言的对比分析诠释了贝尔格将音乐语言与文学艺术在日趋近代的作曲技法上的深度融合。
本场讲座金平教授从社会人文的视角阐述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历史成因、曲体结构、代表性作品,剖析了诗词对于德奥艺术歌曲创作的深刻影响,并指出作曲家、演唱者、理论分析学者在创作、阐释作品时所应关注乐曲歌词、语言通感等相关问题。讲座之后,金平教授与师生围绕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撰稿:孙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