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综述|齐尔品及其与中国音乐的密切联系

时间:2023-11-27浏览:10设置


由mg4355电子娱乐官网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mg4355vip检测中心承办的mg4355电子娱乐官网第98场百场校级学术讲座《齐尔品及其与中国音乐的密切联系》于20231123日在mg4355vip检测中心350教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卡利mg4355vip检测中心键盘专业主任大卫·维顿(David Witten)教授主讲,mg4355电子娱乐官网键盘系主任谢承峯教授主持与翻译。



一、尼古拉·齐尔品(Nikolai Tcherepnin)

本场讲座先以齐尔品的父亲尼古拉·齐尔品(Nikolai Tcherepnin)为切入点,他的父亲尼古拉·齐尔品是一位作曲家,曾任俄国皇家歌剧院院长、及第比利斯mg4355vip检测中心院长。其父亲的创作风格类似于拉赫曼尼诺夫,大卫教授也现场演奏《Reverie in E-flat Minor》,让观众切身体会浪漫音乐风格。1907年,尼古拉·齐尔品出版诗集,并为前14页创作音乐,14个不同的俄罗斯字母,体现了14种风格。大卫教授演奏了俄罗斯风格和法国风格的乐曲片段。

尼古拉·齐尔品曾前往巴黎寻找新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灵感。他在巴黎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最终迅速掌握并吸收了法国印象派音乐,将其融入自己的音乐体系之中。1907年,尼古拉·齐尔品为童话创作了《蝴蝶》Op.33 No.15,在这部作品中可以听到俄法两国的音乐风格。

 1910年,尼古拉·齐尔品受邀创作一个俄罗斯式的童话《火鸟》。即使未被使用,但是当时手稿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并改编成管弦乐版本。虽然很少被演奏,但是曾经出现在一部新西兰的电影之中。


尼古拉·齐尔品的另一种风格——Cycle of Incantation,大卫·维顿教授为大家演奏了作品《Maguey AgaveOp.53 No.8,与之前的风格完全不同,是一种墨西哥弗拉明戈风格。1923年他接触到了日本的诗集,开始日本的音乐感到好奇,并开始创作日本风格的音乐作品。

二、亚历山大·齐尔品(Alexander Tcherepnin)

亚历山大·齐尔品出生于俄罗斯音乐家的家庭,从小深受俄国音乐传统的熏陶。追随父亲的脚步,亚历山大成为渴望新的音乐视野的音乐探索者。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三年 (1918-1921),亚历山大·齐尔品对格鲁吉亚的音乐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毕生的许多作品都彰显了这一音乐传统。同时,亚历山大·齐尔品发明了一个新音阶,音色更为丰富。

上世纪20年代末,齐尔品作为一位事业处于上升期的作曲家,音乐会、出版商的邀约不断,但他却对自己在作曲技法上的研究感到疲倦,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与目标,思考着作为一位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他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前行。1934年,因世界巡演的机会,齐尔品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当他踏上上海的土地时,外滩码头苦力们所唱的劳工号子、南京路上小吃店传出的规律的切菜声,在他听起来都是新奇的来源于生活的节奏,因此取消了之后的行程而留居上海。在上海,亚历山大·齐尔品受到了热烈欢迎,同时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李献敏女士。

 1934年首次来到中国的齐尔品终于得以亲自体会到真正的中国之声——传统乐器、 节奏旋律、中国音乐的音阶,以及中国音乐家的巨大热情。但是,当他见到大都为西方乐器写作的中国青年作曲家时,他感到疑惑不解,并看到他们都在尝试模仿德沃夏克或者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ff)的作品风格。为什么不用中国音乐的音阶和节奏创作钢琴或小提琴曲呢?为此,齐尔品发起并主持了“征求有中国风味之钢琴曲”的作曲赛事并促使当时的贺绿汀等青年作曲家创作了《牧童短笛》等中国第一批优秀钢琴作品。《牧童短笛》也成为齐尔品协会的标志。

在这一段时期,齐尔品一方面为自己日后的音乐创作寻找新的灵感与素材,另一方面,他也想帮助中国的音乐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对于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偏重西方音乐的做法,他并不赞同,他多次表达出“音乐需要有民族特点,要植根于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的观点。

  1. 取材民间艺术和民间小调

戏曲作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形式,是齐尔品最为之着迷的艺术。齐尔品在多首作品中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戏剧的题材,并借鉴了戏曲音乐的创作手法。如《五首音乐会练习曲op.52》中的第三首《木偶戏》(Shadow Play)。齐尔品在创作时,不只是采用了民间小调《探妹》的旋律作为主题,而是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这首作品。此作品的法语标题为“Guignol”,即木偶戏,而英文标题则采用了“Punch and Judy”,这是一个英国传统的木偶戏,讲述了Punch与妻子Judy打闹的故事,显然这个标题能更准确的表达出《探妹》这首民间小调的意思,也更容易被西方人理解。


  1. 运用五声调式

齐尔品在其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中,使用了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作为创作的调式基础。对于中国五声调式的理解与运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在中国寻找一种新鲜的、具有特色的音乐创作方式,为自己的创作注入一些“新鲜空气”,二是当他看到中国当时的音乐教育中偏重于对于西方音乐的学习,早期的音乐创作也以西方作曲技法为主,因此对于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有所忽视,这样的音乐发展之路,在他看来是非常危险的。

齐尔品不仅提出音乐创作要民族文化为根本,更通过自己的创作进行了实践探索,专门创作了具有中国风味的《五声音阶的钢琴教本》(1934-1935年)、《五声音阶钢琴练习曲op.51(1934年)、《钢琴音乐会练习曲5op.52(1934-1936年)以及《五声音阶技术练习op.53(1936)。因此,在齐尔品的中国风味作品中,既有中国传统音乐、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精神,又有西方现代创作技法的痕迹。

  1. 在钢琴作品中融入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

齐尔品的“中国风味”作品,不仅在题材、旋律调式上使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和民间艺术的素材,还在多首作品中,借鉴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结合钢琴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技法进行创作。在其《五首音乐会练习曲op.52》中的第二首《古琴》(The Lute),第三首《敬献中华》(Hommage to China)中,分别模仿了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古琴与琵琶,以达到使中国风味中具有东方审美的“意境”特点。其最具特色的创作手法是以中国传统器乐、戏剧节奏为基础,结合艺术创作中的“起、承、转、合”的概念进行创作。

如在《古琴》一曲中,齐尔品采用了中国传统器乐、民歌以及戏曲中常用的散板,这是一种速度缓慢、节奏不规则的自由节拍,在乐谱中不设节拍号,模糊了小节的概念,仅用虚线代替小节线,以帮助演奏者理清思路,找到音乐的脉络。古琴演奏所追求的“音宜古淡,节宜清晰”音色,被齐尔品移植到了具有音域宽广、声音色彩丰富特点的钢琴上。

齐尔品在离开中国十年后,于1947年创作了 《第四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No.4),该作品的三个乐章都是以中国历史传说为题材的标题音乐,分别是《东方居室之梦》《杨贵妃的爱情牺牲》《去云南的路上》。在本次讲座的最后,大卫教授给大家带来《第四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根据中国民间故事“武松打虎”创作的《东方居室之梦》。这首作品是标题音乐,大卫教授分别演奏了宁静村庄、老虎、武松、武松打虎的主题音乐。在齐尔品的包含中国元素的作品中,大量地运用了五声调式来突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同时,采用了民族音乐的旋律进行改编、发展,并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模仿中国民间乐器的色彩和特征。

齐尔品先生热爱中国,更热爱独特的民族文化,他始终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能够使每个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保留、升华。在中国,他的理念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也影响了一批年轻的音乐家及尚在萌芽的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面对上世纪30年代音乐界出现的“全盘西化”的音乐思想,齐尔品对于民族风格的坚持为中日音乐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发展方向,不仅唤醒了作曲家的民族意识,更为中国音乐风格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讲座的最后,大卫教授宣布20244月将举行“齐尔品国际作曲比赛”,并鼓励大家积极参加。

此次讲座得到了上海mg4355vip检测中心以及我校历史系、传播学院等院外师生的关注,大卫教授的基于历史文献的考证阐述和基于音乐作品的演绎阐释,使得在场听众直观地感受到齐尔品音乐作品中的中国特色与风格。上海mg4355vip检测中心音乐学系教授邹彦、华东师大mg4355vip检测中心mg4355vip检测中心副院长郑艳、键盘系主任谢承峯、青年研究员朱名元、理论系教师王刊以及我院本硕学生参加此次讲座并参与互动研讨。



撰稿|陈奕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