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综述|“音乐厅博物馆”现象之古典音乐“经典化”历程

时间:2023-11-04浏览:10设置


由mg4355vip检测中心主办、mg4355vip检测中心青联支持的2023年度mg4355电子娱乐官网校庆学术报告(人文社会科学系列)之《“音乐厅博物馆”现象之古典音乐“经典化”历程》于20231025日(周三)13:00下午在mg4355vip检测中心353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明园晨晖学者、mg4355vip检测中心音乐教育系教师赵婉婷博士主讲,mg4355vip检测中心副院长郑艳教授担任主持。

赵婉婷老师从“音乐厅博物馆”现象(Phenomenon of Concert Hall-Museum)一词入手,对古典音乐“厚古薄今”的倾向进行了总结,从历史观念、审美旨趣、社会阶层、艺术音乐观念等四个方面的变迁展开论述。首先,她指出,“古典音乐”实际上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年轻得多——自1810年产生萌芽,到1870年正式确立。随着19世纪历史意识的兴起,音乐厅与博物馆、艺术收藏一同兴起,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建构“经典”,即“卡农”(canon)

此外,她还谈到,1848年大革命后,音乐界出现一股“严肃性”(seriousness)转向,人们开始追求更有“品味”的音乐,这种代表精英阶层品味的建立致使音乐出现“雅”“俗”之分。而19世纪中产阶级的崛起令古典音乐受众群体扩大,其原本传播模式也随之改变:公众艺术空间得到发展,大量廉价音乐会开始出现,印刷技术的成熟使许多经典作品能够被批量商品化出售以用于家庭音乐沙龙之中。

随着历史客观条件的完备,在音乐观念上的准备也在这一时期完成。自古希腊柏拉图提出的模仿原则认为现象世界是对“理念”(Idea)的模仿,而艺术则是模仿的模仿;在诸多艺术中,器乐音乐又因最不具直观性而长期处于底层地位。直到18世纪末期康德以后的德国观念论哲学家提出艺术直接反映“理念”,而器乐音乐因其“不可言说”的特性而直接与“理念”相对等。“独立音乐”(或称“纯音乐”)Absolute music从此成为艺术中的最高级,也使音乐家从原本的匠人身份转变为“大师”。自此,古典音乐的两大先行条件得以满足:经典的作品(canon)以及“伟大”作曲家(great composer)

回顾这段古典音乐“经典化历程”,赵婉婷老师指出,古典音乐实际上是一种局域性文化,是一段特定历史的产物。但她却在后来成为全球普适性的音乐文化,原因就在于她的诞生孕育于现代化进程。对此,她作出如下总结:“古典音乐的实质就是一门艺术卷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音乐厅博物馆的实质则是以一种现代化的艺术建制作为一种存在方式。”这场发生在19世纪欧洲的音乐变革对当今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讲座结尾,赵婉婷老师就当今音乐厅博物馆作品间的“零和博弈”、音乐厅博物馆中“复兴”与“革新”的转承关系以及音乐“经典化”等问题,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撰稿:史楚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