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综述 |《巴赫键盘作品中的内容、结构与当代情感美学研究》

时间:2024-05-28浏览:13设置

2024年5月21日,由mg4355电子娱乐官网人文与社会科学院主办、mg4355vip检测中心承办的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巴赫键盘作品中的内容、结构与当代情感美学研究》(第26场)在mg4355vip检测中心350会议室成功举行。本场讲座由美国田纳西大学键盘系主任,胡志龙教授主讲,mg4355vip检测中心键盘系主任谢承峯教授主持。


本场讲座中,胡志龙教授以巴赫(J. S. Bach)的键盘作品为例,检视音乐中的内容,结构,与巴洛克时代盛行的情感美学(Doctrine of Affections) ,透过音乐素材的比较与分析,解读巴赫音乐中更深层的内涵、其信仰与对数字的着迷。讨论及示范的作品包含平均律,二声部创意曲,恰空舞曲,与哥德堡变奏曲,并探讨其作品之风格与作曲手法,以及对后世作曲家的启发,包含胡教授的原创钢琴作品“ Afterthoughts on Bach’s Goldberg Variations”与美国作曲家Sergei Kvitko 的 “ Prelude in C major with a Few Added Notes” 。



在讲座的最开始,胡志龙教授选取了第Ⅰ册中的C大调前奏曲(BWV846)为例,进行了声部的剖析,以及谱面中纵向与横向和声的分布。同时也展示了巴赫的对位与赋格手法对于后世作曲家的影响,例如肖邦所作的第一首奏鸣曲、第四首叙事曲的片段素材等等。随后,以第Ⅰ册中的升c小调赋格作为切入点,展现巴赫作品中主题素材的多样性,例如作品中的“十字架”主题、“溪流”主题等。其中“Lamento”主题代表着“悲伤”,由6个音组成的下行音阶,也在巴赫的另一首作品《马太受难曲》中进行了使用,让同学们发现了其作品之中存在的种种关联性。胡志龙教授也从巴赫(B-A-C-H)的名字出发,结合巴赫个人的印章和巴洛克时期字母与数字的对应关系进行解读巴赫的创作灵感,为同学们提供破译巴赫作品的“密之钥”。

接下来,胡志龙教授将自己对于巴赫作品运音法的见解通过选取F大调二部创意曲(No.8)以及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两首作品向同学们进行了传递。从二部创意曲不同乐谱版本(Czerny版本与Busoni版本)的标注差异出发,直观的体现了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对巴赫的理解。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弓法与康塔塔体裁作品的歌唱性更揭示了弦乐与声乐对于运音法的极高可参考性,令在场的同学们收获了新的思考视角。



在对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中的卡农建构进行分析后,胡志龙教授演奏了其以此作品为灵感,创作的钢琴曲目“ Afterthoughts on Bach’s Goldberg Variations”,将巴赫对于自己的启发,与莫扎特、舒曼作品中的片段素材以及美国的民歌糅合在其中,为同学们展现了一首丰富而充满个性的新时代原创作品。



在讲座的最后,胡志龙教授与在场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在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如何诠释巴赫作品中的主题素材”时,胡志龙教授认为关键在主题的乐句开头,给予听众一定量的提示,而素材本身不应以“强音量”作为突出的表现,还要取决于素材的音域,用恰当的方式维持各个素材之间的平衡。胡志龙教授还表示,在目前最希望听到对于巴赫作品有想法且有章法的演奏,鼓励同学们建立起对于音乐的思路和结构的把握,让听众引起共鸣,呈现出更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巴赫。

同日下午,胡志龙教授大师课也在mg4355vip检测中心350会议室顺利举办,包含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no.21 op.53第一乐章》、舒伯特《降G大调即兴曲》等曲目。



胡志龙教授教授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经验,为演奏者与同学们带来了细致的讲解。从最基本的旋律、节奏、结构等到乐句的处理,情感的表达和乐曲的艺术处理……他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此次活动不仅使参与者们收获了丰富的艺术知识,更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撰稿:宁静


返回原图
/